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香港江西天師道正一派協會

道教教祖 — 張道陵老祖天師


相片攝於:中國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嗣漢天師府


張道陵,名張陵,字輔漢,東漢沛國豐縣(今江蘇徐州市豐縣)人,是張良的第十代子孫。他在東漢漢光武帝建武十年(34年)正月十五日出生,七歲的時候已經精通《道德經》,懂的知識也非常多。曾經在太學潛心學習,但是後來覺得做學術研究,沒有什麼更大的進展。在漢明帝時,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,任巴郡江州(今重慶市)令。隨後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,他走訪各大名山,研究煉丹之術,研究長生不老之術。面對朝廷征為博士官,但是其稱病不去。在漢和帝時,又征為太傅,三詔不就。在漢順帝時,他在西南蜀地益州(今四川成都)獲得太上老君(老子)在夢中傳授「三天正法」命為「天師」,繼而在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(期後又稱天師道、正一派)。張道陵攜弟子王長游淮入鄱陽,登樂平雩子峰,溯信江西貴溪云錦山煉「九天神丹」,「丹成而龍虎見,山因以名」(即江西鷹潭龍虎山,因「丹成而龍虎現」,故改為龍虎山),他在龍虎山用三年時間煉成九天神丹後,已六十餘,吃了神丹容貌益少,返老還童像三十歲左右的人。

入巴蜀地區後,他先居陽平山,後住鶴鳴山,還到了西城山、葛潰山、秦中山、昌利山、湧泉山、真都山、北平山、青城山,精思煉志,著作道書二十四篇,足跡遍及巴蜀、陝西等地。他收徒設教,建立道教基層組織,凡入道者須出信米五斗。隨後他創立道教。在漢桓帝時,在雲台山騎虎升天(約156年),終於一百二十三歲。道教徒稱他為張道陵天師、祖天師、老祖天師、正一真人、教祖。


張道陵天師得道飛升後,兒子張衡子承父業,而天師道採用世襲嗣教制度,因此天師一種地位的代號流傳了千年,承襲了六十四代,就是「傳男不傳女、傳嫡不傳庶、傳長不傳幼、傳子不傳弟、傳弟不傳侄、傳侄不傳叔、傳叔不傳族人,傳族人不傳外族人」,以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為主,若上代天師無子嗣,則過繼血緣最近的侄輩承襲。如無侄子可過繼,則傳弟弟或叔輩。除此之外,張天師的傳承還需要一定的要件,鑑定天師世代的信物。





張天師信仰自老祖天師創立五斗米道至今,已有一千九百多年,其影響力無論是在道教內部還是民間都不容置疑。以下是歷代帝王賜封張道陵天師的資料:

 

老祖天師寶誥

泰玄上相 扶教三天 鶴鳴山上得真傳 龍虎玄壇留妙訣

三洞法籙 諸品靈文 一千二百之官軍 匡扶正教

二十四品密籙 普度后人 都功玉印 官服裙履

居都省而常侍上帝 掌三界而度下民

雌雄二劍 誅斬妖精 致雨作晴 轟雷掣電

如是立壇而布化 助國興邦以安民

功成行滿 白日飛升 祖師三天扶教

輔玄體道 大法天師

正一洞玄顯佑真君 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大聖降魔護法天尊

 



電話: +852 9388 3430

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94號美華工業中心A座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bg-v2_edited.jpg

©2020 by HKATST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