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師道正一派的弟子日常不戒葷腥,卻有「四不吃」,你知道原因嗎?
- 香港江西天師道正一派協會
- 2022年6月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天師道正一派的弟子日常不戒葷腥,卻有「四不吃」?

天師道正一派的弟子可以娶妻生子,飲食方面除了齋戒及進行齋醮科儀以外,正一以入世修行為主,所以不需戒葷腥。不過,道教教祖張道陵老祖天師規定有四種動物不可以食用,分別是牛、狗、大雁和烏魚。爲何有這種說法呢?
所謂四不吃,其原因是:

不食牛,因其「善」 在古代刀耕火種的時代,牛是家庭非常重要的勞動力,許多朝代都是禁止殺牛的,而且罪行不小,如春秋時期的《禮記》中規定:「諸侯無故不殺牛」。牛一輩子吃的是草,擠出的是奶,終生勞作,普濟眾生,它太辛勞了,不能吃。眾所周知,太上老君是騎著青牛出函谷關的,他被關令尹喜留下,才鑄就了《道德經》。道經說「牛羊食草,純善之物也。」,所以說道家不食牛肉、羊肉,因其「善」。

不食烏魚,因其「孝」 人們通常說:「烏魚最可惡,連自己的親生子都吃」。但道教說法與此恰恰相反,他們認為母魚在產下幼卵後視力變得模糊不清,根本沒法去尋找食物。這個時候,一部分幼魚會游到母魚的嘴裏,讓母魚充飢,寧願犧牲自己也不讓母親餓死,百善孝爲先,吃不得。古人一般都不食烏魚,捉到即放之。道教不食烏魚,因其「孝」。

不食鴻雁,因其「貞」 古人認爲大雁是屬於一種羣居的鳥類,一隻雌雁配一隻雄雁,向來都是從一而終的。雌雁產卵之時,雄雁在一旁守候,如一隻遇上天敵,另一隻則會奮身反抗,而一隻死去,剩下失偶的一隻孤雁,終生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,處境淒涼,精神可嘉,不該吃。道教不食鴻雁,因其「貞」。

不食狗,因其「忠」 古往今來,人們常說:「子不嫌母醜,狗不嫌家貧」。狗一直都是忠誠的象徵,是百姓看家護院的不二之選,終生隨主,為主效勞,不可食也。狗是人類至善至忠的朋友,為人類服務,忠心耿耿。所以道教禁食狗肉,因其「忠」。
道教勸善經典《牛圖經》,是一部勸導人們不要吃牛的勸善之書。圖文並茂,將繪畫和經文合為一體,字字入心,道理分明。

《牛圖經》原文
牢字從牛 獄字從犬 不食牛犬 牢獄可免
勸人聽我說因由,世間最苦是耕牛。春夏秋冬齊用力,四時辛苦未曾休。
犁耙鐵打千斤重,竹鞭身上萬條抽。泥硬水深拖不起,肚中無草淚雙流。
口渴飲些田畔水,喝聲快走不停留。肚餓吃口田中禾,一家大小罵瘟牛。
我在山邊食青草,種出禾苗你自收。遲禾早糯千般有,番薯芋子滿倉收。
糖米煮來養性命,糯米做酒待朋儔。嫁女婚男成喜事,無錢商酌賣耕牛。
田糧課稅難完納,家貧要貨這條牛。見我老來無力氣,牽出街坊做菜牛。
怕死難言流慘淚,將刀割斷寸咽喉。剖肉抽腸破肚肺,剖肝削骨有何仇。
剝我皮來做鼓打,驚天動地鬼神愁。殺我之人家不旺,食我之人命不休。
仔細思量為惡者,從今猛醒回早頭。我今受盡千般苦,莫你來世變成牛。
為善農夫休打我,因為成牛不自由。莫道世間無果報,輪回造化幾時休。
勸君食味將牛戒,無牛亦有好珍饈。人從是處行方便,無量陰功萬古流。


Comments